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国内旅游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
中新社重庆1月8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8日在重庆举办 的“长江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说 ,预计2023全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恢复至疫前 的70%至75%,入出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到疫前 的三成到四成。
其中 ,受探亲访友、民俗休闲 、亲子研学 、冰雪和避寒需求增长的拉动 ,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将成为过去三年以来最值得期待的假期旅游市场,暑期则有望迎来全面复苏 。
戴斌在论坛上就中国旅游经济作2023年展望 。他说,2023年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的破题之年 。
“2023年旅游经济将呈现‘稳开高走 ,加速回暖’ 的态势 ,季度增速有望环比走高。”戴斌指出,市场复苏不是回到过去 ,疫情对旅游偏好的影响将深刻改变旅游投资方式和供给行为 。“人山人海吃红利 ,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时代已经过去 ,“走马观光逛景点 ,扎店购物吃回佣”的模式更不可能让旅游业重回黄金时代 。
戴斌认为 ,经此一“疫” ,中国城市的旅游消费中心和市场基础支撑地位更加突出 ,都市休闲 、周边和近程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投资基础支撑和创业创新 的主引擎。相对于远离客源市场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度假区,那些人口净流入 的城市 ,尤其 是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存款高的大城市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内 的城市和乡村 ,将成为旅游增量投资高地和创业创新策源地 。
与此同时 ,旅游者在行程中将更加看重文化内涵和场景体验,旅游目的地 的价值重点正在从“风景”转向“场景” 。(完)
纪录片赋予硬核科技以浪漫诗意******
纪录片《鹤舞长江》剧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2022年12月20日 ,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白鹤滩与乌东德 、溪洛渡 、向家坝 、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串珠成链”,点亮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在新征程上为践行“两山”理念、落实“双碳”目标注入澎湃 的绿色动能。纪录片《鹤舞长江》,全景式呈现了这项超级工程的诞生背景、建设历程,引领观众深度感受“绿色奇迹”背后的中国智慧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组 、世界最大 的地下厂房、世界最“聪明” 的智能大坝……白鹤滩水电站攻克了40项世界级难题,取得1000余项技术专利 ,机组实现100%国产化 。这 是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的又一杰作 。核心技术的突破 , 是攀登,也 是接力 。水电站历经半个多世纪选址、10年勘察设计、10余年建设施工,承载着几代水电人 的光荣与梦想。《鹤舞长江》以选址筹建为开篇,用真实的镜头捕捉一个个闯关夺隘的动人故事,留下了弥足珍贵 的影像资料和历史信息 。
作为专业性极强 的工程题材纪录片,如何用影像语言艺术地挖掘和呈现工程价值 ,让广大观众在震撼之余,激发起更多情感共鸣 ?该片做了诸多有益尝试 。
以生动贴切 的语言,呈现科技之美 。一个超级工程 ,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业艺术品 ,凝结着工程师们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一个铁球“借力打力” ,实现上层爆破的同时,保护底部基岩;通过“雕刻师”级别 的精准爆破,岩壁吊车梁一次成型 ,为庞大的地下宫殿打造出能承担万吨重量的坚实“臂膀” ;以低热水泥破解“无坝不裂” 的难题,成功筑成“无缝大坝”;为泄洪洞岩壁敷上一层光滑 的“镜面”,阻断空泡效应,让“深水炸弹”无处栖身 ;以充满传统文化意蕴 的“双龙戏水”出水口设计 ,巧妙消解泄洪势能……纪录片将科技术语转化为日常语言,以通俗易懂的表达诠释复杂问题 ,打破专业隔阂,赋予硬核科技以浪漫诗意 。
以平凡动人 的故事,书写奋斗之路 。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座雄伟壮观 、造型优美 的大坝 ,更有数万名建设者和10万移民的无私奉献。前期负责勘探 的工程师们冒着生命危险 ,徒步于垂直落差近千米、最窄处不足1米的白鹤驿道;河谷上空的7座彩色缆机中,清一色 的女司机昼夜不停 ,以女性 的细致与专注 ,累计吊送100万罐混凝土 ;移民工作者刘祖雄不顾病痛,翻山越岭,开展详尽 的入户调查、制定安置方案,努力带领库区移民走出世代贫困……纪录片以工程建设为主题,但关键视角始终是人 。工程建设过程中,朴实的奉献和真切的情谊 ,令纪录片充满温度和力量 。
纪录片专门辟出章节,呈现工程配备 的一整套完善 的生态系统保护方案。乌东德水电站为洄游的鱼类量身打造“专用电梯”,白鹤滩水电站为两岸崖壁上 的鸟儿栗喉蜂虎“乔迁新居” 、为300余株古树逐个定制移栽方案……从江中到岸边,“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的理念落地生根、拔节生长 。
在纪录片的最后一集 ,镜头离开白鹤滩,像坝中流泄的江水一般涌向长江、奔入大海 。随着镜头 ,观众看到了沿线各地正在建设或运行的水面光伏 、抽水蓄能电站 、远海风电等多能互补 的清洁能源体系。这 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饱含诚意、努力实现“双碳”目标 的一个剪影 。(周飞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