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件包裹都不“迟到”******
【新春走基层】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腊月清晨 的北京 ,气温仅有零下5摄氏度 ,天还未亮,位于西城区 的某快递公司营业部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在堆积满柜 的包裹中,王毅拿着手中 的扫码机,熟练地挑拣 、录入着上午需要派送的快递,再整整齐齐地放进快递三轮车里。
28岁的王毅来自河南安阳 ,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了6个年头,今年 是他从事快递行业的第5年 。5年来 ,不论风吹日晒,只要身体允许 ,他总会在7点整出现在营业部,准时开始一天 的工作 。
和往常一样 ,这天上午,王毅的工作就是将马连道茶城各商户的包裹送往每个门店 。对不熟悉这里的人来说,身处6.8万平方米 的茶城内仿佛置身迷宫之中 ,但对王毅来说,长期 的工作已经使他可以熟练地在小门、小路、楼梯中绕来绕去,一路上遇到商管和商户还熟悉地打着招呼。
“毅哥还坚守岗位呢!准备啥时候回家过年哩 ?”路过一家绿茶铺子时 ,店员操着标准的河南话问 。
“今年估计不回去了 ,春节值班有补贴 ,留在这多挣点钱 !”王毅一边拿着包裹向前走 ,一边扭头对店员说,“我先干活儿去了,等闲了再聊 !”
王毅告诉记者,这个店员是他老乡 ,因为他常在茶城派件,所以一来二去大家就熟络了起来 ,闲暇时还会一起吃饭 。“这里 的好多店员和我都 是朋友 ,不管 是不 是老乡,大家都是在北京 的异乡人 ,都有共同语言 。”
上午10点左右 ,拉货板车上待派件包裹数量越来越少,王毅手中 的快递巴枪(手持物流终端)响铃 的次数却越来越多 :“叮 ,您有新的订单,请尽快取件。”
“这边商户多,寄件业务比较多 ,我习惯全派完件后再统一取件 ,要不然容易手忙脚乱 ,万一弄错就麻烦了。”王毅拿袖子擦了把汗推着车说,这里收取的包裹一般以茶叶、茶具为主 ,现在茶城内店铺逐渐恢复营业,订单不断增加。
11点半左右 ,当板车中的包裹再次堆满,王毅上午的工作也正式收工 ,看着手机上显示的9000多步的数字,记者深感快递员的不易。
“这都没什么,最难的时期已经挺过去了 ,接下来会越来越好 的。”王毅告诉记者,去年12月上旬是最艰难 的 ,因为营业点超过一半的快递员都“阳”了 ,不能工作 。在“减员增件”的情况下 ,为数不多在岗的快递小哥每天处于“拉满”的状态 ,有时派件到凌晨 ,一天4万步都是常态。
“收不到快递 的焦虑我们很理解,但这种情况快递员心里更着急 ,好在现在大家都重新上岗了 ,恢复正常 的感觉真好 !”王毅说 ,虽然干快递员很辛苦,但他觉得很有奔头 ,生活忙碌又充实 ,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
如今 ,虽然已近年关,但王毅和他全国各地 的同行却比平时更加忙碌 。数据显示 ,今年的前5天,全国快递业务量日均数据已经达到了3.7亿件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7%。国家邮政局专门制定了《邮政快递业2023年春节期间寄递服务保障工作方案》 ,快递企业也纷纷推出“春节不打烊”服务 ,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和温暖过冬。
“现在许多包裹装 的都 是重要的药品和防疫物资 ,这种情况下客户对时效性 的要求就更高 ,我们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更快地把这些包裹送到客户手中。”王毅说。
谈起新年的愿望,王毅思索了几秒后说 :“新年有新气象 ,希望在2023年我可以通过自己 的努力工作 ,让大家 的每一件包裹都不‘迟到’。”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03版)
2100年 ,2/3冰川可能消失******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科学家进行 的一项研究对本世纪不同排放场景下 的冰川质量损失进行了新 的预测 。相关研究1月5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表明 ,根据当今减缓气候变化 的努力 ,本世纪全球可能损失多达41%,或者至少26% 的冰川。
这些预测将被汇总到全球温度变化场景中,补充有关气候变化的讨论内容 ,例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进行的讨论 。
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助理教授David Rounce团队发现,如果继续投资化石燃料 ,在未来场景中 ,按质量计算超过40%的冰川将在本世纪内消失 ,而按照数量计算 ,超过80%的冰川可能会消失 。在最好的低碳排放场景下,全球平均温度 的上升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被限制在1.5℃以内,但按质量计算仍有超过25%的冰川质量将消失,按照数量计算则有近50% 的冰川将消失。
按照冰川 的标准,这些消失 的冰川大多数都很小(不到1平方公里) ,但它们的消失会对当地 的水文 、旅游、防灾和文化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该研究为区域冰川建模提供了更好 的背景,Rounce希望这有助于促使气候政策制定者将温度变化目标降低到2.7℃以内——这 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承诺的目标。
如果温度上升超过2℃,则欧洲中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等地的较小冰川将受到不成比例 的影响。如果温度上升3℃ ,这些地区的冰川几乎将完全消失。
Rounce指出 ,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需要很长时间 。他将冰川描述为流动极其缓慢的河流 。今天的减排努力并不能消除以前排放的温室气体 ,也不能阻止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 的影响 。这意味着即使完全停止碳排放 ,其正面效应也需要30年至100年才能反映在冰川质量损失率上。
许多因素决定了冰川质量 的流失,Rounce 的研究推动了用模型解析不同类型 的冰川的研究,包括潮汐冰川和碎片覆盖 的冰川。前者指漂于海洋的冰川,这导致它们在这个边界失去了很多质量。后者则指被沙子、岩石和巨石覆盖 的冰川。
Rounce此前 的研究表明,碎屑覆盖层厚度和分布可能对整个区域的冰川融化速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这取决于碎屑 的厚度。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他发现,解释这些过程对全球冰川预测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在分析单个冰川时却发现了质量损失 的巨大差异 。
该模型还使用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校准,包括对每个冰川 的单独质量变化进行观测 ,从而提供了冰川质量变化的更完整 、更详细的图像。可以说 ,超级计算机对于支持最先进校准方法 的应用和不同排放场景的大规模集成必不可少。(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