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政协“协商在基层”成果涌现 打通履职“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昆明1月9日电 (罗婕)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9日在云南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省 、州(市) 、县三级政协共同努力 ,云南省政协打造的特色履职品牌“协商在基层”启动三年来涌现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 、可推广 的案例 ,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打通了履职“最后一公里” 。
近年来,云南省政协在拓展协商形式、丰富协商内容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荣明介绍 ,“协商在基层”工作启动以来 ,云南省政协成功走出了一条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拓展基层群众参与政协协商渠道的创新之路 ,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积极把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打造了集党委、政府“好帮手” 、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为一体的政协特色品牌 。
张荣明表示 ,“协商在基层”工作通过协商主体以基层民众为主、协商议题以民生实事为主两个方面 ,开辟了协商为民新渠道。通过省、州(市) 、县三级联动拓展了政协履职新空间,省政协成立工作推进组,州(市)政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级政协设立乡镇(街道)协商议事会议 ,让“协商在基层”成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的大舞台,打通了履职“最后一公里” 。
三年来,“协商在基层”在云岭大地涌现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的案例,2021年评选出30大创新案例 ,2022年评选出50大典型案例 ,取得了实实在在 的成果。
其中,临沧市政协从镇康县红岩村“一寨三县三乡六村”联合治理协商议事中起步,探索形成了“边寨协商”特色品牌,两次在全国政协作了大会交流,目前红岩村已创建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而云南省政协经济委、临沧市政协、凤庆县政协三级联动开展振兴滇红茶产业协商议事,催生了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焕发了“滇红”品牌生机。
张荣明称 ,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于1月10日至1月14日召开,会期4天半 。本次大会主要议程为 ,听取和审议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选举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秘书长 ,常务委员 ;审议通过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政治决议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十二届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决议和报告。(完)
立春:春意生发冰雪中******
立春:
春意生发冰雪中(解码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认知一年中时令 、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 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让海内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二十四节气,本报即日起推出“解码二十四节气”栏目,介绍节气相关知识及历史文化内涵,阐释其中蕴含 的中国智慧。
——编者
2月4日 ,北京冬奥会开幕 ,恰逢立春节气。开幕式上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了世人 ,尽显中华文化 的瑰丽与浪漫 。在这场冰雪盛会中,昂扬奋进的奥运精神与温厚悠远 的中国气韵交融互映 ,让人们感受到春意盎然 、生机勃发 。
中国古人顺天应时,依据天象 、气候 、物候的变化,将一年农耕 的日子“网格化”,网格里 的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伟大智慧 。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宣告着一年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的开始 。在农耕时代 ,立春是庄重 的节日,国家要举办祈求农事顺利 的仪典 。《礼记·月令》记载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 ,到东郊祭祀春神 。回朝后 ,赏赐群臣 ,布德令以施惠兆民。打春牛, 是与农耕相关 的重要节俗。各地守土官率僚属,盛陈卤簿仪仗 ,抬芒神(春神句芒)、春牛(土制的牛) ,杂以秧歌、龙灯、高跷 、旱船等 ,迎春于东郊高地。带队长者鞭打春牛 ,春官诵曰:“一打风调雨顺 ,二打土肥地喧 ;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 ;七打七星高照 ,八打八节康宁 ;九打九九归一 ,十打天下太平 。”鞭毕,抬春牛沿地垄缓缓前移,行120步(象征一年十二月),将春牛放置垄顶 ,守土官执镐向正南“农祥星”方向奋臂刨土,以示农事开始。春牛打碎之后,人们争抢牛头 ,谓之抢春;又抢春牛腹中糖果,以为一岁 的甜蜜。将春牛之土洒于牛圈内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立春之际,人们开展多姿多彩 的迎春活动 ,如送春帖、贴春条、戴彩胜等 。文人书写文字工丽的春帖子,相互赠送 。北宋欧阳修写有春帖子词二十首 ,其一曰:“气候三阳始,勾萌万物新 。雷声初发号,天下已知春。”民间则在炕头贴春条:“春天春日春水流,春草地上放春牛 ,春花开在春园内,春鸟喜落春树头 。”女子用彩色绢或纸剪成小幡、燕 、蝶 、花朵等形状,戴于头上,以示迎春,统称“彩胜” 。
咬春亦是历史悠久 的民间习俗,在立春这天咬食春盘 、春饼、萝卜等 ,有养生之效。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云 :“立春日食萝菔 、春饼 、生菜,号春盘 。”据传 ,春盘源自汉魏的“五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 ,作为凉菜食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 、立春以葱 、蒜 、韭、蓼蒿、芥 ,辛嫩之菜杂和食之 ,取迎新之意。”食之有调节气血 、发散邪气 的作用。春饼是用面粉烙制 的薄饼,常裹卷萝卜细丝和其他辛味蔬菜共食。清代《燕京岁时记》云 :“是日 ,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春 ,蠢也 ,动而生也 。”立春之后 ,虽然天地间寒意未消 ,但在冰雪之下,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上水面 ,生机悄然萌发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时 ,开启新一年 的奋斗 ,种下新一年的希望,将追梦的足迹 ,印满欣欣向荣 的中国。
(施立学为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宋佳佳为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