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丰富元旦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3年两节临近,有关部门已为广大群众准备好丰盛 的文化大餐。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元旦春节期间将要举办 的群众文化活动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情况 。
乡村“村晚”将开启全国百姓“新春大联欢”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朱渤介绍 ,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将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村晚”系列活动。今年“村晚”大幕12月30日拉开 。广大农民群众将自编 、自导、自演各类节目 ,展示家乡独具特色 的风俗年景 ;承载乡音、凝聚乡情 ,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展现新时代新农村 的新面貌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明乡风建设。考虑到疫情影响 ,各地届时也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线下活动的规模和参与人数 。
除了线下“村晚”活动 ,云上“村晚”也将精彩纷呈 。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等多媒体平台将持续打造云上“村晚”专题 ,让广大群众在关注身边“村晚” 的同时,可以足不出户一站式全景式欣赏各地的“村晚”,云游各地乡村,随时随地欢聚“云村”。其中,2023年1月14日 ,《我的“村晚”我 的年》融媒体直播节目将以“主会场+各地联动接力展播” 的方式 ,汇聚全国多个地区特色“村晚”,将“村晚”舞台从演播室延展到大江南北 ,带领广大观众云上看“村晚” 、云上游乡村。
线上线下共享“非遗年夜饭”
春节也 是各地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 的重要时间节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介绍 ,与春节相关的龙舞、狮舞 、年画 、剪纸 、灯会、庙会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200多项。文旅部将鼓励各地利用剪纸 、年画、灯彩等非遗项目,营造浓厚 的节日氛围 ,鼓励群众参加舞龙、舞狮、灯会 、庙会等节日活动。
另外 ,2023年1月14日(腊月廿三)至2月5日(正月十六) ,文旅部将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 ,支持网络平台集中展播非遗年俗视频 ,并在小年、除夕 、大年初一 、元宵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 、直播活动 ;发动年俗非遗项目所在地 的非遗保护机构 、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用镜头记录年俗非遗传承活动 ,在网络平台直播或视频展播 ,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 的中国年氛围。
其中 ,抖音将发起“非遗过年dou来播”话题活动,设置“舞动中国龙、欢度家乡年”板块 ,通过主题直播、科普短视频 、特效贴纸、知识问答以及新年许愿寄语等方式 ,提升活动丰富性 ;快手把民间闹新春活动中 的舞龙、舞狮 、社火等民俗庆典表演作为主体,将通过短视频 、直播、用户互动等方式,在春节期间展示各地 的特色文化 ;哔哩哔哩将发起“金狮献舞迎万家——祥瑞直播家乡年”话题,邀请站内up主围绕活动主题制作优质视频内容 ;微博将设置“非遗盘点”等栏目 ,通过科普年俗非遗 、征集非遗作品 、发起特色活动投票的形式开展年俗宣传;酷狗音乐将上线主题歌单 ,开展国风音乐和春节音乐直播等 ,以专区、直播 、歌单等作为传统年俗 的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
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
两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以“赏年画过大年”为主题的新年画联展活动 。目前,主办方共征集到农民画 、木版年画等新年画作品1068件,将从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线上线下展览展示活动 。各级文化馆(站)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举办系列优秀新年画作品的线下展览、公益讲座 、互动体验 、交流展示等文化活动 。国家公共文化云等线上平台将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云上年画展” ,通过“赏年画”“讲年画”“绘年画”“寻年画”“乐年画”等栏目,展示优秀新年画作品 ,开展丰富多彩 的线上互动交流活动。
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开展 的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工作,共评选出30多个群众文艺获奖作品 。朱渤介绍 ,文旅部将在全国开展“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让广大群众共享群众文化发展成果。同时 ,文旅部将组织协调各省以“大地情深”为品牌 ,组织当地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进行基层巡演 ,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 。其中,春节期间 ,江西将结合“百姓大舞台”开展“千乡万村闹新年”“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等文化惠民活动,海南将在全省开展“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光明日报 记者 韩业庭)
“工业大脑”越来越健全 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0%—30%******
央视网消息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 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明显的特征。
早过了下班点,在杭州阿里云谷园区,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 ,不少人还在忙碌着 。记者走进了其中一座办公楼 ,近距离感受这里 的工作氛围。
讨论方案、敲代码 、打电话、开会、连线,一层楼里几乎每个工位 ,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他们被称为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工程师。
虽然工程师们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可每个人身后都牵引着一个行业 、3—5家工厂 的数字化转型任务。这也意味着,工程师每天要处理2800多亿条数据,调用3万多次智能算法接口。
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三年来 ,恰恰是我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三年。他们 的工程师团队,也从不到200人增加到了如今 的400多人 。
数字化让水泥厂越来越智能
繁忙 的数字化工程师们加速奔跑着,他们给工厂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
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工程师们正在将原料仓库改成无人车间 。
改造完成后,行车的设备利用率能提升50%以上 ,综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0%—30% 。
与此同时 ,在水泥生产线控制中心,工程师们正在对操控生产线的“大脑”——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
工程师告诉记者 ,有了这套新 的数字化系统,可随时监控产线状态 ,并及时自动做出专家级 的精确调整 。不仅可以降低24% 的人员劳动强度 ,还提升产品质量 ,产品标准偏差降低了43%。
如今 ,无人驾驶 的矿车和挖机在矿山上有序地开采,检测线全自动24小时自动检测原材料 的成分 ,水泥生产线每几分钟就自动微调一次参数以保持最佳 的状态 ,一颗“工业大脑”在这里正越来越健全。